【干货】论全3D参数化协同设计的重要性

Post by 橡皮泥 on 2016-11-18

论全3D参数化协同设计的重要性

很多时候,我们打开机器发现里面的线总是乱糟糟卷在一起,甚至靠近发热源,比如驱动模块或者处理器等,那么为什么会有这种乱糟糟的情况发生呢,当机械设计师设计好结构以后就将图纸转给电器工程师,电器工程师更多考虑怎么把两个端子连接起来,然后根据以往经验算一个数值再乘以安全系数,好了一根导线的长度就被确定了下来,可是事实是导线在空间的曲线是相当复杂的,往往这个过程中还需要规避发热源或者通过线槽,为此只能整体增加长度,在装机过程又发现过剩,此时端子已经接好,只能将错就错把长出来的线胡乱扎在一起,不美观和浪费资源倒是次要,最主要是存在太多安全隐患严重影响用户体验,削弱产品竞争力;对于发热源随便配一个风扇,不是风扇太小不能达到预期效果保证主板工作在稳定温度区间,就是风扇太大噪音十足;在大型项目施工中经常出现各个科室同时看上一片风水宝地的情况,管道要过钢结构要过,电器工程师也在自己的图纸上对此地宣誓主权,最后的结果只能是现场停工,工程师熬夜改图,但是结果应该也不会太好。

因为所有人都在自己的蓝图上绘制,却得不到别的设计师或者科室的信息,干涉情况时有发生;在机器设计过程中更惨,一个工程师对着电脑画图,旁边需要一个本子一只笔,更有甚者准备了一个功能强大的多功能科学计算器,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些工程师们对于计算器的熟悉程度毫不逊色于会计呢?因为要计算,计算外形是否匹配,这个还可以接受,当到了孔位计算简直让人抓狂,画不对一个零件,好不容易差不多了装不上去,经过一番拼搏终于装上去了孔位错位了,赶紧进入测量模块儿用本子记录下来错了多少打开零件去修改,修改好尺寸却发现零件是对称的方向搞错了,一天下来能把五六个零件装到一块儿去就算不错了,还不带出图的;在产品系列化过程中就更惨了,首先需要设计一个标准型号,因为市场和客户的需求需要一个加大的或者袖珍的,这样一个过程足以让人崩溃,因为比一开始的研发周期还要长,根本难以适应市场需求,你的设计完成了,客户已经把别人家机器拉走了,你在加班加点,别人迟到早退,你被老板指着鼻子骂,敢怒不敢言,别人拿着奖金潇洒快活,这就是差距,但是很少有人认识到和重视这些差距,优势的积累是痛苦而漫长的,对手的超越却只在瞬息之间。

产品迭代快的人眼花缭乱,当你的产品上市那一刻就注定已经被淘汰,因为你的对手会是你的第一个客户,他们对你的产品拆解,分析改进,这只需要短短几天时间,比你便宜比你出色的产品就会冲击你的市场,抢夺你的客户资源,你用什么来拯救你的公司?拿什么来养活你的团队?

解决前面的问题本人推荐几点,第一自上而下的协同设计,搭建好一个大的框架然后将参数和任务传递下去,由于是基于同一个整体下的各个部分所以个人有个人的区域,个人有个人的任务,基本不会彼此影响,如果某一个部分必须 扩张地盘那么我们可以对总体框架进行重新优化,从而对别的区域进行调整保证整体一致性;第二对于标准型号出了,而加大型需要漫长的研发周期,本人建议对于其中的一些关键要素,比如工作行程或者外形等进行参数化,那么在衍生新产品时只需要修改关键参数其余自动更新即可,大大缩短市场响应速度;第三对于孔问题,这个在自下向上设计中不得不说确实是一个难点尤其复杂装配体,一个计算器,一个本子一个笔是必不可少的,对于这个本人在空间详细讲解了如何利用冲压模具插件进行自上向下进行标准件设计的方法,第四对于产品布线乱糟糟和风扇选择不合理其实可以通过三维布线以及流场仿真来高效而简单的解决;第五对于运动干涉问题用高级装配外加运动仿真分析简单而高效的提高你的产品研发效率以及首次打样成功率;第六在我上大学第一节课我的导师就告诉我以后工作了不要没事瞎设计标准件玩,可是在设计过程中我们却很需要标准件,那么我推荐几个选型软件供你参考,直接输出模型,供你在装配体下使用,是否干涉,尺寸是否合适一目了然

本期作者:雪绒花

雪绒花机械设计

 

To关注橡皮泥的您:

在此特别感谢大家的支持!同时橡皮泥网长期致力于向行业内部的伙伴们提供一个更加开放的互动交流平台。在这里,您可以展示自己的才华、分享自己的经验、同时您产品和其他服务也在这里实现对接。

想获取更多关于3D打印机的介绍,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橡皮泥网(ID:simpneed)也可在评论区发表您的独特见解以及精彩评论。我们下期还将为您精选推送更多高质量干货。

推荐阅读

3D建模学习过程中的10条铁律


 橡皮泥3D打印云平台

www.simpneed.com

微博:橡皮泥3D网

微信号:simpneed

微信二维码400.jpg

新闻资讯